上海航空枢纽功能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的新阶段,稳居世界前三。众所周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到2024年,上海机场航空货运量和旅客吞吐量将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可以说,上海是全球少数几个在海空枢纽能力上都处于“顶尖”的城市之一。
10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东航发布《构建全球客货航空网络》、上海机场发布《上海—上海·便捷中转——上海践行综合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等成果,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蒲川枢纽迈上新台阶。
航空超级枢纽连接世界
上海始终把航空业放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海航空运输指标在全球的排名也十分突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机场综合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人次、1亿人次、328.69万吨。
上海市副市长张晓红表示,当前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已进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拟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方位门户综合体国际航空枢纽。它将由创新驱动,由技术赋能。通过不断提升枢纽水平、联合建设空中桥梁等措施,打造新的服务体验,加快数字化绿色转型,上海将推动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开放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已进入第五届。东航和上海机场集团都是论坛的主办方,也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双方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共同推动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航空枢纽、东航成为拥有国际(地区)通航点最多的国内航空公司。
东航董事长王志清表示,民航业要走创新驱动发展、向“新”、向“升”的方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空间的“联通”、科技的“链接”与产业“对接”,以创新理念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动力与产业更好发展,以开放合作引领产业发展。
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表示:“在新的产业周期中,上海机场时代的枢纽规模和传递功能,着力推动新技术与机场业务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成果助力未来
“创新智联引领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是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的主题。论坛上发布的成果充分阐释了主题的深刻内涵。
——东航发布“全球客货航空网络建设”取得的成果。在航空网络建设方面,东航自今年以来已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到2024年,到达“一带一路”21个国家、36个通航点。今年年底首条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开通后,东航将成为我国首家连接六大洲通航点和国际通航点的航空公司。在完善枢纽中转功能方面,东航2024年将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 2025年上半年将进一步增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东航副总经理万庆超表示,东航致力于创新合作,通过建立长三角陆路综合旅游网络,打造长三角综合陆路出行网络。e 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和场外城市航站楼。
——上海机场发布《上海—上海·便捷中转——上海综合门户复合国际航空枢纽实践》。该品牌同枢纽定位、上海特色,致力于“产品+服务+效率”的全面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核心产品和“四舒四安心”八项核心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开陆”、“浦东+虹桥”、“客+货”全服务链中转 能力。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旅客体验、舒适度和满意度,努力建设世界综合门户和综合性国际航空枢纽。”
——上海市科委、上海机场、东航中国师范大学联合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技术及试点验证项目”。该项目通过“油脂无氢转化”技术,突破传统炼油工艺氢耗高、成本高的瓶颈,开发出高收率、低成本、低冷冻、充分调和的可持续燃料生产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技术支撑。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中国民用机场协会2025年中国运输机场发展指数》。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晓莉表示,“指数”通过量化分析,全景展示了中国机场的发展趋势。 2025年中国运输机场发展指数总分为113.40,较2019年基期增长13.4%,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人工智能报告在安全、准入、便利、服务、绿色、贡献六个维度上实现全面提升,呈现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绿色发展体系、深化拓展合作格局三大关键特征。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军表示,从中国民航的实践来看,数字链智慧绿色将使民航更具合作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民航业要谋划和观察民航领域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油三大生产力新赛道,在生产力布局上加快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航空产业综合商旅文体展
目前,“航空+商旅”“文体会展”构建了“立体服务新生态”。论坛圆桌环节,来自上海机场、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国体育产业集团、上海博物馆协会、上海久事集团等单位的嘉宾共同探讨了“翱翔长三角,融合新未来:‘航空+商旅文体会展’新业态”的主题 推动航运中心建设”探讨行业创新实践,为“航空+”联动发展建言献策。
会场外,论坛还设置了数字智能与航空文旅融合的互动帕特专场。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最新科技赋能的出行实践。东航航空nes展示了“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络的数字可视化视图,并发布了“数字人-多智能体”建设成果,包括数字客服“东东”、实体机器人“小东”等一系列数字人,清晰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航空服务的深度融合。
论坛期间,东航还在国际护照英雄中推出了与中外文化旅游交流中心、上海久事集团联合开发的东航“中国通卡”。该卡包含许多专属系统和利息系统。航空服务方面,包括东航机票优惠折扣、Wi-Fi体验权、“机场通”便民服务、浦东公交旅客免费半日游等特色项目。东航将发行“中国通卡”,让旅客通过全球营销网点入境。在未来,该卡权益将拓展至全国景区、酒店、商圈等应用场景,打造入境消费生态圈。
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学强表示,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进展,不仅取决于运输量和运量,更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今年是上海机场服务质量提升的一年。浦东机场在国际、港澳台候机区设置了卧铺舱,还为旅客修建了免费淋浴间。航站楼内设有多个集中休息区;浦东机场、虹桥机场酒店联盟推出多种产品让旅客放心选择、入住,升级商业及配套便民服务,让机场旅客“轻松抵达、住得舒心”。n、享受购物”;还有“免费上海半日游”产品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上海机场成为全球中转旅客的首选。(本报记者 王晨阳 邸春)
2024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将创历史新高。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创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谨防不可逆转:全球草原正面临严重干旱的挑战。10月17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于强团队的重要成果。该局称,今年夏粮收购期于9月底结束,共收购小麦10795万吨。我国西部至黄淮地区气温较低,降雨量增多。监测显示 15日,有7级大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出现1~8级,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气温在12℃以上。 2025-10-17 09:41
看塔里木油田5年钻223次“地下珠穆朗玛峰”。 10月14日,随着曼深502-H3井钻头钻入8380米地层,这口经历岩层形成、塌陷风险、含硫量高的超深井成功钻遇,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超深井。 2025-10-17 09:38 亚埃级光谱成像芯片“宇恒”上市。高分辨率光谱成像芯片“宇衡”实现了亚埃级光谱分辨率和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注入改变的力量!这些专利从实验室“跑”到工业应用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首例国产九型HPV疫苗的接种。这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持。 2025-10-16 10:06 扬起青年“国防之翼”,让科技之光绽放报国。十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方舟国防公园已蓄势待发。大家都在等待“2025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的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到2027年底,充电设施将达到2800万个全国建设,提供公共充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充电能力实现倍增。 2025-10-16 09:48 突破!全球电子通信产业始于超高速信号的“中国领跑者”。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超过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从超高速信号的“中国领跑者”起步。 2025-10-16 09:44 生态环境部:多类别推广美丽中国本土技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国合会中方常务副主席习近平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实施机制,在各层面推动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守护中国碗安全 南北粮运大动脉焕然一新 2025-10-16 10:09
“‘十四五’,中国人民的饭碗将更加安全、更加丰裕。”通过不懈努力,中国为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世界9%的土地和6%的淡水资源。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5个国家级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和100多个部级技术技术与重点实验室,100多个地方创新技术和关键,100多个地方创新技术和重点实验室。l Local R 技术、Dover R 和Dovel Technology 以及100 多个Local Rebrel Technology Local R 和Do。平台。到2024年,工业服务机器人保有量将突破2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并真正影响日常生活,让AI在科学领域的价值得以实现。熊确保冰上工人的安全并快速完成冰上作业
自动驾驶汽车交付已走向大规模采用。截至去年底,无人监管配送车已超过6000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过6000辆无人驾驶配送车投入规模应用,在100多个细分场景下为用户配送了数亿份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无人驾驶车辆配送打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方式有多种。 2025-10-15 10:20 仿人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发展,赋能千行万业。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假期里,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商场、工厂、医院甚至很多家庭的“明星”。来自银河通用汽车的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已正式“加入”智能工厂,执行自动化质量检测、零件分拣和运输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两部门:2027年将制定30余项云计算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走近狮子洋大桥,解码“世界第一”以外的突破:最长主跨主缆尺寸e、最大车道数……石狮洋大桥是世界双悬索桥中的佼佼者。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